基于全产业链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基础评价
2023-05-11分类号:F326.11
【部门】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物流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基础的客观评价,确定不同区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制约,为差异化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20年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1)由于其生产环节突出的比较优势,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最高,黄淮海平原加工环节比较优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环节都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得分最低;(2)粮食生产和加工地理集聚特征显著,得分高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而流通和服务支撑集聚特征不显著;(3)粮食产业链各环节间耦合协调度区域得分排名与综合发展水平一致,其中东北平原耦合协调度最高,且加工环节发展滞后于其它环节,黄淮海平原居中,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以濒临失调型为主。[结论]基于上述横向比较结果,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原则,认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应分别施行绿色优质生产引领、流通加工一体化和工贸带动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全产业链 发展水平评价 空间相关 协调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粮食产业链“五优联动”运行机理及实现机制研究”(2021BJY06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背景下河南粮食产业发展路径研究”(2022BJJ044)和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2142121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