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本体论研究——中西方语言哲学的存在范畴观
2023-08-15分类号:H1-0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语言哲理的考察,汉语典型存在范畴“有”“无”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用法,分别对应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道器合一”和“体用不二”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之中,加之“有”“无”的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用法又已同时沿用数千年,两类存在范畴容易混淆,因此对于中国语言哲学“有无”存在问题的争辩由来已久。中国的言语构造与西方的言语构造不同,对于本体论的探讨应以汉语“根本的本体”为基准。汉语典型存在范畴与中国哲学存在范畴相通且相融,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根基,后者可以通过前者得以证实,前者可以通过后者找到根据。
【关键词】有 无 本体论 存在范畴 语言哲学
【基金】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的不对称研究”(批准号:QR202207);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工智能背景下语用推理研究”(批准号:XR202209)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