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2001-06-30分类号:S157

【作者】蔡丽平  谢锦升  林锦仪  陈光水
【部门】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福建南平353001  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福建南平353001  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福建南平353001  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福建南平353001
【摘要】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 ,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为主 ,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 ,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 ,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 ,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 ,增施有机肥 ,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 ,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 2参 1 0
【关键词】南亚热带  赤红壤  治理措施  土壤肥力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D0 0 10 14 )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林学院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