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探究”的场所:博士生研究场域的类型学考察
2023-05-20分类号:G643
【部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摘要】博士生研究场域作为兼具“学术规训”与“知识探究”功能的场所,是专业社会化普遍规律与学科文化差异特征相互交织的产物。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与韦伯理想类型法,对书斋、实验室、田野与数字网络四大研究场域进行多案例考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场域因空间形态的差异,直接规定了博士生关系网络联结、研究惯习形成、文化资本积累与角色身份建构的性质与进程。基于此,研究建构出一个类型学整合框架,并提倡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把研究场域作为方法”,重新认识到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联结制度规则与主体行动的成长叙事。
【关键词】博士生 研究场域 类型学 专业社会化 学科文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与结构模型研究”(71974163);; 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学科认同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2022FG029)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高教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