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以皇都村为例

2023-05-15分类号:K878;G249.27;F592.7;F327

【作者】杨立国  胡雅丽  吴旭峰  胡佳  
【部门】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场域,文化景观基因作为地方文脉延续和区域特色呈现的核心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更新过程中不断得到生产。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采取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景观基因—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开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研究发现:(1)皇都村侗族大歌的生产可分为原型生成、结构重组和意义修复三个阶段,文化景观基因呈现出从遵循原真价值认知到满足旅游消费转型,最后顺应文化身份认同的变化过程。(2)文化景观基因生产呈现出“外壳—中介—内核”的结构机制,政府和市场在时空尺度的资本循环作为外壳推动空间表征,精英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行为作为中介支撑表征空间,本地村民作为村落主体承载着生产的内核实现文化原真实践的表达。(3)资本在生产中通过资源资本化、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其三重循环;权力在精英群体作用下,通过话语表征、技能规训和身份认同完成行为逻辑的建构;村民主体通过内生行动的实践表达,从最初代际传承下的简单参与到旅游消费下的抵制抗议,最终在遗产保护号召下发挥协作作用。
【关键词】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基因  侗族大歌  空间生产  过程与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33);;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01159,CX20211252)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