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外来鱼类资源状况初步研究
2023-05-15分类号:S932.4
【部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十堰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
【摘要】2020年4~6月和11~12月,在三峡水库干支流8个典型江段开展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在三峡库区干支流江段共采集到鱼类108种,隶属于8目21科,其中外来鱼类1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4.81%;(2)在外来鱼类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其中短颌鲚在除乌江江段以外的其他7个采样江段中均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布范围为2.05%~18.71%;太湖新银鱼在支流小江和大宁河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83%和8.39%;尼罗罗非鱼仅在支流小江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为1.56%;(3)外来鱼类在干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其在支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其中外来鱼类在支流小江江段渔获物中的体重百分比最高,为12.30%;在大宁河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最高,为57.55%。鉴于目前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物种的资源状况,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种群数量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避免其对库区土著鱼类资源造成的可能性影响。
【关键词】外来鱼类 种类组成 相对丰度 空间分布 三峡水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917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0799253);;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KL-MWR-202102)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