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空间”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时空分异及驱动力
2023-08-15分类号:F301.2;X321
【部门】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研究院
【摘要】以“长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2000、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以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作为切入点,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测度了198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三生”空间分异显著。生产、生活用地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冲击平原区和东北部沿海一带,其中生产用地整体呈缩减趋势,生活用地快速增加并呈扩张态势;生态用地主要分布于皖南和浙北丘陵山区和冲击平原地带。(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在时间上经历了先减少再增加的“U”形演变过程,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最低;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以盐城市、泰州市、南通市和上海市为中心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区、长江流域的带状中等质量区和以杭州市为中心的浙北、皖南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区。(3)土地开发强度(X_(16))、政策重视程度(X_(1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_9)、单位面积粮食产量(X_(10))、城市绿地面积(X_(15))、碳排放量(X_(13))和城镇化率(X_6)等因素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驱动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QC132);;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2AH050244);;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0D16);; 安徽建筑大学科研项目(2020QDZ26、2021-108、2020-RK12)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