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判别
2023-06-15分类号:S932.4
【部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渔业与水产生物技术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摘要】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为了解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长江上游至三峡库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水文环境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鲢幼鱼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影响鲢幼鱼资源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其中流速偏差解释率最大为57.7%。随着流速增大,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于0.10~0.55 m/s流速范围内;浮游生物密度和离坝距离与鲢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浮游生物密度增加和距离大坝越远,其鲢幼鱼资源密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水温的升高,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集中分布在18℃~21.5℃水温范围内。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上游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变化对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应加强缓流生境库区和干支流汇合处的生境保护,为鲢种群资源量恢复构建重要栖息地。
【关键词】鲢 广义可加模型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长江上游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903);;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JG/18056B; JG/18057B);;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项目(2020TD0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CG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9271);; 重庆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2021183)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