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拮抗菌L18-7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机制研究

2023-04-28分类号:S436.67

【作者】蒋攀婷  伍玉玲  何昊哲  蒙姣荣  罗慧  方中斌  李界秋  
【部门】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  
【摘要】【目的】筛选芒果炭疽病拮抗菌菌株,为芒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芒果炭疽病菌优势种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为靶标,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37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pp.)进行对峙培养和离体接种防效试验,选择防效好的拮抗菌株种类,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有10株拮抗菌对芒果亚洲炭疽菌的抑制率大于78.00%,其中菌株M12-5、L18-7、L19-3、 L17-3和M11-6的抑制率分别达96.24%、94.94%、94.10%、91.25%和90.00%。离体接种筛选获得对芒果亚洲炭疽菌具有明显防效的芽胞杆菌8株,其中菌株L18-7和L16-4的防效较佳,离体接种平均防效分别达83.00%和79.16%,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和基于rpo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菌株L18-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velezensis)。菌株L18-7能产生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在LB(Luria-bertani)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中均可产生活性拮抗物,携带mycB、ituA、yndJ、fenB和bacA等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结论】芒果炭疽病拮抗菌菌株L18-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该菌株在28℃下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拮抗活性物质、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携带mycB、ituA、yndJ、fenB和bacA等产抗生素相关基因,可作为生防菌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芒果  亚洲炭疽菌  贝莱斯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抗生素产生相关基因
【基金】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122000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芒果创新团队桂南综合试验站项目(nycytxgxcxtd-06-04);; 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593297)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