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深圳市三种不同林分丘陵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2023-05-23分类号:S714.3

【作者】董志强  史正军  谢惠春  曾伟  冯世秀  邓丽  
【部门】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广东深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要】【目的】揭示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环境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南亚热带丘陵土沉香林(Aquilariasinensis)、马占相思林(Acaciamangium)和天然次生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优势菌群的关系。【结果】①在不同林分土壤细菌分类研究中,土沉香林、马占相思林、次生林土壤细菌分别有44、32和35个门。3种林分土壤细菌组成较为相似,优势细菌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醋酸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均>1%的群落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②在不同林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中,次生林土壤Chao1指数最高,表示该土壤中细菌群落数量最高,土沉香林土壤Shannon 指数最高,表示该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高。③在不同林分土壤细菌β-多样性分析中,土沉香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差异性,而次生林与前二者土壤细菌结构相似。④在不同林分土壤RDA冗余分析中,变形菌群和浮霉菌群与速效钾、有效磷及全磷呈显著正相关。酸杆菌门与土壤pH、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深圳市3种不同林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为进一步探究人工恢复模式是否优于天然林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南亚热带  恢复模式  土壤  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E0193200);;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科研项目(202018);; 仙湖植物园科研基金项目(FLSF-2021-03)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