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浙江南部近海带鱼营养生态位可塑性

2023-04-15分类号:S931.1

【作者】亓慧煜  魏秀锦  高春霞  韩东燕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为分析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营养生态位的可塑性,基于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捕获的带鱼样本,通过测定其肌肉的δ~(13)C、δ~(15)N值,比较带鱼营养生态位的性别、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以探究带鱼的种内营养分化及其共存机理。结果显示,浙江南部近海带鱼δ~(13)C值的范围为-19.60‰~-15.62‰,平均值为-17.20‰,δ~(15)N值的范围为10.29‰~14.88‰,平均值为12.44‰;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带鱼δ~(13)C值、δ15N值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以及极显著的性腺成熟度和季节差异(P<0.01);从个体发育角度,随着性腺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带鱼有向高营养级饵料摄食的趋势,在不同性腺发育阶段其营养生态位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相较其他性腺发育阶段,Ⅱ期性腺组带鱼具有更宽的营养生态位以及最低的营养冗余程度,从营养角度表明,Ⅱ期性腺带鱼对饵料资源的适应能力更强,营养分布也更为均匀;在各季节间带鱼的营养生态位也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夏、秋两季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幅相近,春季最小,与春、秋两季相比,夏季带鱼所摄食饵料具有更高营养级,且夏季与春季的带鱼存在明显的营养生态位分离;基于性别差异因素比较分析,雄性带鱼营养生态位略宽于雌性,但雌性带鱼组营养多元化程度更高,营养分布也更为均匀。研究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带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不同性别、性腺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营养生态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和重叠现象,表明带鱼占有和利用不同资源的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强的共存能力。
【关键词】带鱼  营养生态位  营养可塑性  稳定同位素  浙江南部近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2372,41906074);; 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10021);; 温台渔业资源专项调查项目(15805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