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牧草间作模式对油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3-05-15分类号:S714.3

【作者】王雪  宁晨  林先滢  唐盼婷  谭智铭  蒋茂平  刘四黑  李建安  
【部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铜仁市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玉屏侗族自治县林业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摘要】【目的】油茶与豆科、禾本科牧草间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也可有效提升其生产潜力和发挥生态优势。探讨不同牧草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特征,将有助于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增加我国油茶林地综合效益。【方法】以油茶×鸭茅草Dactylis glomerata、油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油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油茶×鸭茅草+白三叶草(D.glo+T.rep)、油茶×鸭茅草+紫花苜蓿(D.glo+M.sat)5种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间作模式下油茶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通过高通量16SrRNA基因Illumina测序分析油茶间作林土壤真菌群落,以及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厘清其驱动因素。【结果】与单种间作相比,混种间作增加了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土壤总钾K和土壤镁Mg含量以单作鸭茅最高,CK其次,而在2种混作中含量最低。对于速效养分而言,牧草混种间作普遍降低了其含量。硝态氮NO_3在CK中含量最高,铵态氮NH_4以紫花苜蓿M.sat中含量最高。对于微量元素而言,Zn、Fe、Mn的含量呈现CK>单作>混作的现象。而通过种植牧草,普遍降低了土壤中As的含量。经测序数据显示5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共同拥有的真菌物种OTU有586个,其中间作和混间作中共有120个OTU,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Mortierellomycota是真菌中的优势门,间作后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通过RDA分析,发现真菌群落中决定优势属(相对丰度> 1%)的最重要的土壤性质是pH值、TN、NH_4、PO_4。【结论】多草种间作提高了土壤环境的稳定性以及真菌多样性,尤其以豆禾混种间作处理最为明显。因此,油茶林间作对提高油茶幼林成活率,有利于改善林地土壤理性性质,促进油茶生长,在增加林地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油茶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真菌群落
【基金】贵州省特色林业产业项目“油茶高产高效林生态化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GZMC-ZD20202107);; 湖南省林业科技创新资金-杰出青年培养项目“油茶‘林-草-菌’生态化经营研究与示范”(XLKJ202204)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