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化学计量特征

2023-07-18分类号:Q948.113

【作者】马雅莉  高荣  刘喜东  肖建明  郭锦梅  齐昆  赵学庆  冯娜  张晨晨  李剑  杨涛  乔江波  石长春  
【部门】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要】【目的】以白于山区困难立地为例,探究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布规律,探明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养分特征,为该区生态治理及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荒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乔灌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典型植物群落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表聚效应,表现出乔木林地(油松、大果榆)>灌木林地(沙棘)>草地(荒草地、苜蓿草地)的规律。2)植物群落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二者交互效应不显著,限制程度为植被群落>土层深度。3)土壤C、N、P、C/P、N/P远低于全国平均值,C/N均接近或高于我国陆地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平均值,表明相对于其他元素来讲,土壤P元素相对充足,且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较低,植物生长过程中更易受N元素限制。4)N与N/P,C与N/P、C/P的相关关系极显著(P C。
【关键词】白于山区  植被群落  土壤  碳氮磷  化学计量
【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青年项目(2021JQ-168);; 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特色产业创新链(群)(2019TSLNY03-03);;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计划项目(SXLK2021-0104);; 陕西林业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培育专项(SXLK2023-06-6);;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B类(XAB2019B11);; 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YF-2022-11);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YF-2022-9);; 榆林市委、市政府专项“榆林防止二次沙化与水土流失调查研究”(榆政财资发[2021]47号)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