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色季拉山森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特征

2023-07-17分类号:S714.2;S812.2

【作者】曹丽花  刘合满  杨红  连玉珍  
【部门】信阳农林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  
【摘要】【目的】为揭示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森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不同层次(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主要有机碳分子构成特征。【结果】1)色季拉山高寒森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以糖类碳为主,平均峰强度分别为1.13和0.80,其次为脂肪族甲基(CH3)和亚甲基(CH2),芳香族碳含量相对较低,森林和草地土壤峰强度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22;2)土壤有机碳分子构成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特征,主要集中在表层0~20 cm,下层则相对含量下降;3)植被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主要有机碳分子的构成,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分子均表现为森林>草地,且糖类碳差异最大,5个土壤层次峰吸收强度差值分别为0.34、0.36、0.31、0.09和0.56;4)土壤脂肪碳/芳香碳比在0~30 cm层次表现为森林>草地,而30~40和40~50 cm层次土壤为草地>森林,即森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化学稳定性较草地低,而下层则具有更强的化学稳定性;5)土壤脂肪族碳、芳香族碳含量与总有机碳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易氧化有机碳之间呈显著幂函数正相关关系(P <0.05),而糖类碳与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高寒生态系统森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子化学构成及稳定性不同,可能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
【关键词】色季拉山  植被类型  有机碳分子  有机碳稳定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55,41561052);;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2102310030,212102310981)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