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ms2020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2023-04-28分类号:S513

【作者】熊才运  王阳  裴虎  莫海伟  汤蕴琦  黄君  
【部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将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甜玉米杂交制种中,达到降低劳动成本且保证种子纯度的目的。以来源于甜玉米自交系K78的雄性不育自发突变体male sterility 2020(ms2020)为材料,构建ms2020与甜玉米自交系M08的F_1及相应的F_2遗传群体,通过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表型鉴定结果表明:F_1群体均表现为雄性可育,F_2群体出现了育性分离。不育植株能够正常抽雄,但花药不开裂、散粉异常,花药变小且颜色淡黄;1%I_2-KI染色发现不育植株的花药内包含不能正常着色的败育花粉粒。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育性正常植株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ms2020雄性不育突变体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体。利用BSA技术,初步将目的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短臂上;随后利用初定位区间内的20对SSR标记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将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S1和W10之间,物理距离为11.30 kb。该区间内包含Zm00001d018802和Zm00001d018803 2个注释基因;通过候选基因功能分析,推测已报道为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编码谷氧还蛋白的Zm00001d018802(ZmMs22/ZmMSCA1)基因可能是导致ms2020雄性不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鉴定了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败育特征和遗传特性,为甜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制种提供了材料;同时,本研究定位到突变体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解析其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玉米  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杂交制种
【基金】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粤财农【2022】184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0170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0552);; 广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粤财农【2022】100号);;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B0202013)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