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印度洋公海渔场鸢乌贼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2023-05-31分类号:S931.1
【部门】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摘要】为掌握鸢乌贼渔场在西北印度洋公海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尤其是高产中心渔场的变动情况,并为后期开展渔情预报、渔场预测等奠定基础。本研究根据2016—2021年西北印度洋灯光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鸢乌贼产量和名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名义CPUE)进行年际变化及季节性波动统计分析,通过产量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时空因素对鸢乌贼名义CPUE变动的影响,探索并找出渔场重心变化规律及其中心渔场的年际与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产量与渔船数量上升趋势一致,但渔船数量过多会导致名义CPUE下降;2016—2021年,年间渔场重心整体往东北方向曲线移动,各年的名义CPUE高值区域集中在12°~20°N,58°~68°E;名义CPUE和产量最高的时期为10—12月,鸢乌贼分布最广的时期为10月至次年1月,由高纬度向低纬移动的时期为2—5月;月间9—12月产量重心分布纬度较高(17°~18°N),1—5月较低(15.5°~16.5°N);年际渔场变化方向与生产月份(9月—次年4月)的渔场变化方向均为东北—西南向,与索马里洋流方向一致。研究表明,当渔船过多时名义CPUE会下降,应对渔船数量进行合理管控,此外,还应注意鸢乌贼渔场年间、月间变化规律,将其合理运用于捕捞活动。本次研究更好地揭示了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资源与中心渔场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其渔业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鸢乌贼 时空分布 标准差椭圆分析 产量重心分析 聚类分析 西北印度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5);;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7ZR1439700);; 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20KF001)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