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3-04-28分类号:S512.1

【作者】汪洪涛  赵凯男  张军  黄修利  赵雯馨  李淑靖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蒋向  
【部门】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以及2020—2021年度的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茎蘖数、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均有显著影响。与夏深翻相比,秋深松的冬小麦产量、穗数、返青—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花前氮素转运量、灌浆中后期旗叶SPAD值和抽穗—灌浆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8.38%~19.55%,16.85%~26.05%,15.33%~20.28%,16.47%,20.43%,26.11%~33.81%,36.49%,5.24%~9.69%和5.55%~23.70%。秋深松能够增加小麦的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最终在增加穗数的同时稳定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是适宜于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生产的耕作模式。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  旱地  耕作时间  耕作方式  产量  光合特性  积累转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YFD0300707);; 河南省旱地绿色智慧农业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项目(171000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