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调控华北平原北部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
2023-06-28分类号:S512.1
【部门】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 河北省农业项目监测中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摘要】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于2019—2021年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阶段性升温调控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首个生长季设置4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月20日(CT1)、1月26日(CT2)、2月1日(CT3)、2月7日(CT4)增温,3月20日结束增温;第2个生长季设置3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月25日(CT1)、2月1日(CT2)、2月8日(CT3)增温,3月15日结束增温;2个生长季均以常规生产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增温阶段积温增加138.1~405.1℃,第二生长季CT1拔节—开花日均温降低2.50℃,第一生长季开花—成熟日均温降低2.31℃,第一生长季提前小麦返青25 d,且延长返青—成熟总天数21 d。第二生长季CT1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可显著提高17.6%,旗叶面积可显著提高33.7%。2020—2021生长季花后5 d净光合速率可显著提高11.7%,第一生长季花后CT1旗叶丙二醛含量可显著下降28.0%。在第二生长季中,CT1穗长可显著提高15.7%,粒长显著提高2.3%,花后15 d籽粒灌浆速率则可显著提高41.0%,CT1穗粒数可显著提高8.8粒,千粒质量显著提高2.0 g,产量可显著提高35.8%。由此表明,增温处理提前了小麦返青,小麦源库物质积累的开始时间提前,结束增温措施之后的相对降温,既延长了源库物质积累的总时间,同时又为源库活性的提高准备了条件,且存在增温处理实施时间越早,小麦源库性能提高越多的趋势。
【关键词】冬小麦 增温 旗叶 源库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D0300908);;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326414D)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