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
2023-06-28分类号:S512.1
【部门】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以352份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2个试验处理,从2019—2021年连续3 a进行小麦粒质量数据调查。分别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抗旱基因的KASP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抗旱基因对小麦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KASP标记可以对试验材料进行很好的基因分型,1-fehw3和Cwi-4A基因的KASP标记分型效果比TaDreb-B1基因标记更优。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6.9%,41.1%,35.1%。利用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进行单独检测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条件下,抗旱基因型与不抗旱基因型品种间千粒质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当以2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1-fehw3+TaDreb-B1在2019年正常灌溉和2020年干旱2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较不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1-fehw3+Cwi-4A在2019干旱和2020干旱2个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TaDreb-B1+Cwi-4A在2020年干旱环境下千粒质量达到显著水平。当以1-fehw3、TaDreb-B1和Cwi-4A 3个基因进行联合检测时,除2020年正常灌溉条件之外其余5个环境下抗旱基因型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基因型。结果表明,由于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单个抗旱基因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率较小,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进行多个基因聚合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性。
【关键词】小麦 抗旱基因 千粒质量
【基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课题(2022KJCXZX-LYS-1;2022KJCXZX-LYS-2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C21R0311);; 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20326345D;C2020402022;C2022301004);; 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专项-小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21326318D);;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HBCT20180102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