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劳动观视阈下的实体经济分类及其增长效应
2023-07-15分类号:F091.91;F014.2;F124
【部门】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切实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个首要的理论问题是如何理解实体经济及其活动构成,这是制定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综观学术界已有的界定和分类,无论是从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物质生产层面,还是从价格形成的机制方面来界定实体经济及其构成,都只是“美联储提法的翻版”,即排除所谓的金融和房地产后的所有其他部门。但事实上,仅仅将实体经济界定为虚拟经济的对立面,不仅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活动的泛化,而且会忽视实体经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无法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增长效应——财富的创造者抑或财富的消耗者。将实体经济活动锁定为生产性活动的马克思生产劳动观的实体经济分类,能够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分类框架,进而能够提供一个科学产业政策供给的依据。
【关键词】实体经济 生产性劳动 非生产性劳动 增长效应 产业结构
【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中国道路经验研究”(批准号:22ZDA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