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内壳形态的影响因素
2023-07-24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为探究影响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内壳外部形态的因素,利用2019年秋季(9—11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海域采集的1 388尾鸢乌贼样本,通过测量内壳各参数,利用方差分析(ANOVA)和组间的多重比较( LSD)方法,分析了其内壳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内壳长(GL)、尾锥长(CL)、翼长(VL)、尾锥宽(GWC)和叶轴最大宽度(GWP)可作为描述西北印度洋鸢乌贼内壳外部形态的特征参数。内壳外形特征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VL/GL值在不同胴长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差异显著。GWC/GWP值在不同胴长组间和性腺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性腺成熟度Ⅱ期和Ⅲ期可能分别是雌性和雄性个体内壳外部形态变化的拐点;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内壳长度各结构的生长速率基本一致,而尾椎的生长速率相对叶轴较慢。对鸢乌贼内壳外部形态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后续研究鸢乌贼渔业生物学和生态学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利用硬组织划分和鉴定头足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鸢乌贼 内壳 外部形态 西北印度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4150618)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