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深度贫困地区的自适应创新发展路径
2023-03-10分类号:F323.8
【部门】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探索可持续的创新路径是建立健全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机制的必然要求。嵌入地方性知识生产的自适应创新,在巩固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回应共同富裕创新诉求并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方面具有显著实践优势。结合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创新实践发现,基于先赋性资源培育差异化发展优势、依托制度性设计构建在地化益贫机制、增强主体性自觉并打造复合化治理体系是其自适应创新的实践逻辑。长效推进原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应兼顾创新导向、创新过程和创新主体的地方性知识再生产诉求,通过共谋发展规划、共推结构优化、共享发展成果、共创区域特色,以引导外援资源的在地化发展、构建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同盟关系、提升驻村主体自主适应乡村环境的活力并提升本地差异化发展的竞争力。
【关键词】原深度贫困地区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自适应创新 地方性知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630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CGL036);; 2022年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2201102)
【所属期刊栏目】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