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地区枣树干腐病病原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2023-03-02分类号:S436.65

【作者】孟颢光  魏晨星  祁魏峥  文才艺  王留超  万鑫茹  臧睿  赵莹  
【部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  河南省新郑市林业局  
【摘要】为有效防控枣树干腐病,以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斑分离物为材料,采用ITS和EF-1α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室内接种方法,对枣树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病原菌包括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希氏座腔菌(Spencermartinsia viticola)、平截色二孢(Diplodia mutila)、色二孢菌(D. seriata)和火炬树暗葡腔菌(Phaeobotryon rhois)5个种,其中,S. viticola的分离频率最高,约65.96%,B. dothidea的分离频率次之,为17.02%;河南和河北的优势病原菌分别为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色二孢菌(D. seriata),山西、甘肃和宁夏的优势病原菌均为希氏座腔菌(S. viticola);枣树干腐病的5种病原菌中B. dothidea的致病力最强,P. rhois的致病力最弱;病原菌S. viticola在山西和河北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强,在河南、宁夏和甘肃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弱。以上研究表明,枣树干腐病的病原主要由5种葡萄座腔科的真菌组成,不同地域的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此外,不同地区的同种病原菌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病原菌株间的致病力也有差异。
【关键词】枣树干腐病  病原真菌  病原鉴定  致病力  地域差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901934;31301609)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