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巨菌草饲料最佳发酵工艺及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与功能研究

2023-01-18分类号:S816

【作者】邱余杨  赵辉  何啸宇  祝芙蓉  刘斌  刘庆华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摘要】为探究巨菌草饲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和优势菌群,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含水量和发酵时间等,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主要因素,以检测指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氨态氮/总氮、乳酸/乙酸和丁酸的总评归一值(OD)为唯一响应值,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再对饲料菌群进行富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饲料中细菌及真菌的组成和功能.结果表明:饲料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8℃、含水量60%、接种量2.6%和发酵时间9 d;传至第4代时,营养品质高且质量较稳定,其中性洗涤纤维含量62.2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7.02%、相对饲用价值89.76%、粗蛋白含量10.41%、氨态氮/总氮为2.54%、pH 4.28、乳酸含量9.55%、乳酸/乙酸为0.85、丁酸含量5.40%;经连续富集后饲料中菌群的多样性增强,其菌群结构与原始菌种和发酵基料相关;传代前后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子囊菌门)并无显著差异,而优势细菌属由片球菌属和肠球菌属改变为泛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优势真菌属由木霉属改变为Blumeria,并增加了Naganishia、Khuskia和Meyerozyma的丰度.综上,基于最佳工艺,菌群传至第4代的巨菌饲料营养品质、菌群结构和丰度较稳定且最佳,表明第4代菌群可作为巨菌草饲料的专用发酵菌群.
【关键词】巨菌草  菌群发酵  工艺优化  营养品质  传代富集
【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2021NZ029009);; 福建农林大学学科交叉融合专项(XKJC-712021030)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