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丘低丘地貌背景下耕地细碎化评价及分区研究
2023-01-18分类号:F323.211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垫江县国土局
【摘要】[目的]浅丘低丘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地貌类型,探索其背景下耕地细碎化特征并进行分区整治有助于地区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从村域尺度选择重庆市垫江县某村作为研究区,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选择3个自然细碎化指标和3个权属细碎化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得每个地块自然细碎化指数和权属细碎化指数,并通过四象限法得到该区域不同的细碎化耦合类型。[结果]1)研究区自然主导细碎化以中等得分(53.41~64.2)为主,权属主导细碎化以较高得分(66.61~77.40)为主,权属主导细碎化程度更高。2)自然细碎化程度极高和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岭的四周和谷的边缘,程度与坡度正相关;而权属细碎化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相互间杂,全面发育。3)四象限划分结果分别为高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低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高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低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其占比依次为31%、32%、17%、20%。4)在村域范围内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时,土地整治工程和权属调整都应结合细碎化的组合类型因地制宜,尤其是权属调整方面,可创设性地将自然细碎化高的区域(高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和高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和自然细碎化低的区域(低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和低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分别流转给不同类型的经营者,让其分别进行专业化经营。[结论]浅丘低丘地貌背景下耕地细碎化以权属细碎化为主导,整治时应分不同耦合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和权属调整。
【关键词】浅丘低丘 自然主导细碎化 权属主导细碎化 四象限 分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20&ZD09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