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厄尔尼诺发生期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的生长特征
2023-01-16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太平洋褶柔鱼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头足类资源,深入了解其渔业生态学特性是充分开发该资源的基础。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根据2018年厄尔尼诺发生期冬季(12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30尾太平洋褶柔鱼样本,首次对厄尔尼诺发生期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外形生长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具有较宽大的背区、侧区和翼区,以及较狭长的吻区。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描述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生长特征的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各外形表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表明,TSL、LDL、MW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幂函数生长模型表示,WL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研究表明,随着个体的生长,太平洋褶柔鱼耳石整体外形轮廓绝对尺寸的生长逐渐减缓,但耳石整体外部轮廓的相对尺寸基本维持原状。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耳石研究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活史过程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异常气候事件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 耳石外形 生长特性 厄尔尼诺 日本海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41506184,NSFC41876141)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