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养殖系统药饵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水体和底泥中代谢与分布
2023-01-12分类号:S948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其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异育银鲫组织中恩诺沙星峰浓度(C_(max))依次为肠道>肾脏>肌肉>鳃>肝脏>血浆,分别为14.15、13.31、14.15、7.48、7.94 mg/kg和2.94 mg/L;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其峰浓度与恩诺沙星峰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70%、6.28%、2.97%、2.90%和6.53%;组织中恩诺沙星清除率(CL_(z))顺序为血浆>肝脏>肠>鳃>肌肉>肾脏。随着给药次数增多,水体中恩诺沙星残留浓度快速升高,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 h达到峰值(为5.23 μg/L),随后开始下降,但水体中一直未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底泥中恩诺沙星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在240 h达到峰值(为796 μg/kg),后略有下降,480 h时降至587 μg/kg;底泥中环丙沙星残留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480 h残留量为382 μg/kg;底泥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残留浓度与恩诺沙星浓度的百分比在27.5%~65.1%之间。药饵给药后药物残留主要存在于养殖生态系统的底泥中,底泥中药物残留百分比为41.86%~46.69%,且消除较慢,药饵投喂后残留在底泥中的药物生态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本研究为养殖生产科学用药提供技术支撑,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数据。
【关键词】异育银鲫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药物残留 底泥 代谢与分布
【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8-02-08-00-07-F0154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TD41)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