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云南9种常见菊科杂草叶片性状研究

2023-03-23分类号:S451

【作者】浦艳飞  宋起萱  汪国鲜  杨春梅  吴丽芳  余蓉培  王继华  
【部门】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比较9种云南常见菊科杂草的叶片性状,探究云南不同菊科杂草的环境适应性。【方法】以云南常见的9种菊科杂草为试验材料,对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性状进行测定。【结果】9种菊科杂草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数值、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叶面积、比叶面积等叶片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磷(P)含量(1.61 ~ 1.82 mg/g)均高于中国陆生植物平均水平,除苦苣菜和青蒿外,其它7种菊科杂草的氮(N)含量(25.23 ~ 63.52 mg/g)均高于中国及全球陆生植物平均水平,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大于0.7,表现出良好的光合特性,说明菊科杂草对云南当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土著种和入侵种的综合分析显示,土著种杂草的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在2.51% ~ 61.66%,入侵种杂草的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在2.44% ~ 80.89%。不同种杂草对云南干燥环境适应性策略存在差异,入侵种银胶菊具有最厚的角质层(13.98 μm)及栅栏组织(145.57 μm),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而土著种苦苣菜具有最厚的表皮层(65.22 μm)和最大的气孔密度(331.55个/mm~(2))及叶脉密度(10.32 cm/cm~(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蒸腾调节能力和水分运输能力,应对干燥环境。【结论】9种菊科杂草对云南当地环境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叶片性状的差异反应出不同种类菊科杂草对云南干燥环境适应性策略的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菊科杂草的适应性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菊科杂草  叶片性状  化学计量特征  叶绿素荧光参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56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23-G56)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