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现状、变迁与渔业资源变动
2023-02-01分类号:S931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渔业遥感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摘要】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关键词】水库充填 消落区 栖息地 水文情势 长时间序列 多尺度遥感 长江
【基金】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8HY-ZD01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11)~~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