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分布特征与保护策略
2023-02-26分类号:G122;K901
【部门】宁夏大学前沿交叉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文章基于价值—特征—保护(V-C-P)视角,以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其类别结构、空间分布、文化生态等特征,深刻阐释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价值,探索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策略。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文化生态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程度、内容专业性程度以及传习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遗产专业技艺性越强,其传习和保存越困难,遗产数量越少,空间分布越集聚,文化生态失调越突出。(2)当前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文化生态环境压力大、时代价值阐释不充分、系统性保护工程薄弱等主要问题,亟需探讨适宜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支撑—实施—保障”系统性策略,促进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代价值 文化生态 类别 传承保护 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JY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57、42001155);; 宁夏重点研发项目(引才专项)(2018BEB04015)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