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及其时空格局——以黄河流域72个地级市为例
2023-01-15分类号:F301.2;X322
【部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
【摘要】研究目的:构建面向碳中和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揭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土地利用管制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控提供实践指导。研究方法:碳收支核算、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黄河流域碳收支时空差异明显,碳汇量相对稳定,净碳排放量呈明显上升态势,这表明区域碳排放压力不断增加;(2)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中游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上游与下游;(3)碳排放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包括4种集聚类型,其中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区面积呈扩张态势。研究结论:黄河流域碳收支状况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未来应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土地利用管制,推动流域协同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 碳排放效率 碳中和 黄河流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41);;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人文社科类)(2021-CX-011);; 河南省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项目;;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22JC44);;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GTYR2022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土地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