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调理剂对丘陵红壤天目小香薯产量和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023-02-25分类号:S531
【部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目的]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矿物调理剂对天目小香薯Ipomoea batatas产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短期影响,探明影响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的主要因素,为改善南方丘陵红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空白对照(ck),以白云石、钾长石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矿物调理剂3 t·hm~(-2)(W1)和6t·hm~(-2)(W2)2个处理。于香薯收获期测定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土壤化学性质及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P<0.05),且W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P<0.05),分别提高了148.2%和131.8%。相比ck,W1和W2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分别降低了31.9%和45.4%,且W2处理显著降低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52.4%,P<0.05)。但两者对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无显著影响。土壤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发现:W2处理显著提高了酶化学计量的向量长度(19.7%,P<0.05),显著降低了向量角度(10.5%,P<0.05),表明施用高量矿物调理剂提高了MBC限制,而缓解了MBP限制。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碱解氮、MBC、MBN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子。[结论]施用矿物调理剂短期内可有效降低土壤酸度,增加速效养分含量,缓解土壤微生物磷限制,从而有助于降低南方丘陵红壤磷限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图3表2参32
【关键词】矿物调理剂 红壤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天目小香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708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Z22C160001)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