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贺兰山东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水文效应

2023-02-17分类号:S714

【作者】何文强  陈林  庞丹波  曹萌豪  张雅琪  李学斌  
【部门】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小流域不同坡向、土层和植被类型土壤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以期为区域森林水文循环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坡响水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流域阴、阳坡荒漠草原、蒙古扁桃灌丛、灰榆林、油松林、混交林、青海云杉林和亚高山草甸,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壤水文效应。【结果】不同坡向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大蓄水量差异显著(P 混交林(65.73%)>油松林(59.62%)>亚高山草甸(57.61%)>灰榆林(37.19%)>蒙古扁桃灌丛(36.82%)>荒漠草原(29.57%);最大蓄水量表现为混交林(607.24 t/hm~2)>青海云杉林(601.97 t/hm~2)>油松林(560.03 t/hm~2)>亚高山草甸(549.33 t/hm~2)>灰榆林(480.35 t/hm~2)>蒙古扁桃灌丛(457.21 t/hm~2)>荒漠草原(437.17 t/hm~2)。同时土壤持水量、蓄水量和土壤孔隙度与海拔、植被综合盖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0.01),并且土壤总孔隙度对土壤水文效应的贡献最大,高达86.10%。【结论】综合研究发现阴坡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能力要高于阳坡,青海云杉林、油松林以及混交林等高海拔的乔木针叶林水源涵养能力普遍要高于低海拔的荒漠草原,并且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水文效应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贺兰山东坡  小流域  植被类型  土壤  水文效应
【基金】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EG0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359);; 第三批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