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拨码制度研究
2023-03-15分类号:K25;F832.9
【部门】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山西大学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拨码制度是近代天津具有地方特色的转账结算与信用票据制度,光绪初年开始通行于天津钱业。拨码制度建立在天津钱业的“川换”和“靠家”关系基础上,在由津帮大银号和钱业公会构建的支付协同体内运行。拨码具有转账支付、债务清结、同业拆借、短期借贷和票据清算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和特征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拨码制度是天津钱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银号在便利账目清算的同时,借以扩张信用和提升资金筹集能力。庚子事变后天津爆发的“贴水风潮”实际是由拨码贬值引发,拨码制度经历短暂废止后得以恢复,但整体由盛转衰。志成银号倒闭拖欠拨码债务严重损害了拨码信用,伪拨码则进一步加深了拨码信用危机。拨码余额的清算经历了现银、外国银行“竖番纸”和银钱业合组公库公单的发展历程,反映出钱业、外商银行和华商银行在不同时期的势力消长。日军占领天津后实施金融统制政策,拨码制度被强力废止。拨码制度是近代中国信用票据和虚银两制度结合发展的产物,体现出金融票据演化的复杂性特征,也为考察传统金融机构信用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案例。
【关键词】拨码制度 转账结算 信用票据 虚银两制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运行研究”(批准号:16ZDA1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虚银两制度研究”(批准号:22BJL131)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