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宋明时期货币分区流通的形成与运行机制比较——以四川、北边为例

2023-03-15分类号:F822.9;K244;K248

【作者】邱永志  严诗威  
【部门】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宋明两代均形成了多元货币分区行用的格局,两宋在中央政府主导调控下先后形成了四川、西北以及江北等特殊货币区;除北边货币区外,明代国家在货币制度长期缺失下主要由市场主导衍生出“行钱之地”“非行钱之地”“行银之地”等货币区。宋明货币区的衍生与运行机制存在重要差异,以四川、北边为例可得以说明。在四川地区,宋朝为建立货币缓冲地带、掠夺川地财富,依靠政策将四川由铜铁兼行区转变为铁钱区;明朝在四川则形成了以“茴银”为主的多元实物货币区,背后更多的是市场力量所致。在北方边境地区,面对巨量军事需求,宋明两朝虽然都通过投放大量货币形成特殊货币区,但维系与运行的机制存在重要差异。宋朝在西北地区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与信用制度维持本地铸行的铁钱的信用,并将铁钱嵌入区域内外的货币信用体系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循环机制;明朝在北方边镇地区并没有形成内部稳定的货币循环机制与信用机制,而是通过单向而持续的外部白银注入来维持白银和多元实物货币分层行用的格局。宋明货币分区运行机制的差异折射出宋明王朝社会经济运作理念与运行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宋代  明代  货币区  四川  北边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传统中国货币与财政关系研究(1368—1911)”(批准号:20&ZD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货币转型下明代信用发展研究”(批准号:22CZS034);; 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项目“货币转型视角下的明代信用研究与资料整理”[批准号:(2020)Z07];; 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