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

2022-07-12分类号:F592.7;X171.1

【作者】朱媛媛  汪紫薇  乔花芳  高喆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摘要】探讨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演化,为理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构建“乡土—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解析2005—2019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阶段、过程、路径及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经历了利用、保存、释放、重组适应性循环过程,分别对应旅游地迅速发展期(2005—2009年)、发展成熟期(2010—2012年)、发展过渡期(2013—2016年)和再发展初期(2017—2019年)。(2)在适应性循环过程中研究区县域的数量结构经历了以“较低水平韧性为主→高水平韧性为主”的转变,县域“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3)2005—2019年研究区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演化的驱动因子由经济层面转向社会文化层面。在内外源因素的作用下,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通过乡土资源禀赋(向心凝聚力)、经济发展基础(核心推动力)、社会保障功能(重要支撑力)和自然环境本底(基础约束力)的四维驱动,以人的行为为媒介在相互作用和掣肘中演进,当韧性指数超过阈值时其内核组织将打破原有边界、自我调适实现“路径突破”,进入下一阶段适应性循环,以此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土—生态”系统  适应性循环  韧性演化  影响机制  旅游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70,42001172,42001188)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