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检测洪湖碘泡虫寄生异育银鲫组织器官的偏好
2022-07-15分类号:S943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了阐明洪湖碘泡虫(Myxobolushonghuensis)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Bloch)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采集曾发生过喉孢子虫病养殖池塘的2龄健康异育银鲫的鳃(丝)、伪鳃、中肾、头肾、肌肉、脾脏、肝脏、卵巢、血液等9个组织器官,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了不同组织器官的感染率和相对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所采集的30尾异育银鲫都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鱼体的洪湖碘泡虫感染率为100%,均为隐性感染个体;各组织器官间的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除肌肉未检出外,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伪鳃(100.0%)、卵巢(83.3%)、鳃(73.3%)、脾脏(70.0%)、中肾(36.7%)、头肾(23.3%)、肝脏(10.0%)、血液(6.7%)、肌肉(0)。不同组织器官的相对感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伪鳃(14.4349±70.0529)、卵巢(0.9556±1.5627)、脾脏(0.3644±0.7854)、鳃(0.3339±0.2682)、头肾(0.2722±0.3761)、中肾(0.0379±0.1055)、肝脏(0.0019±0.0022)、血液(0.0012±0.0011)。研究表明,洪湖碘泡虫可系统感染异育银鲫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伪鳃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可以作为该病早期检测和疫病监测的首选组织器官。
【关键词】洪湖碘泡虫 喉孢子虫病 异育银鲫 伪鳃 组织分布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3019)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