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庙岛群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2-07-15分类号:Q948.8

【作者】王玮云  何健龙  付萍  姜会超  王宁  刘爱英  宋秀凯  程玲  
【部门】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摘要】根据庙岛群岛海域(120.4°E~121.0°E, 37.8°E~38.2°N) 2015—2020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 12个航次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结合降水量数据和厄尔尼诺事件,以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5属109种,贡献率最大的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藻类种类数的85.32%,甲藻门(Pyrrophyta)次之,占藻类种类数的11.93%。调查期间枯水期硅藻丰度比例一直高于90%,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丰水期硅藻占比明显下降,甲藻丰度比例由0.5%逐渐升至58.7%,主要优势种为日本角毛藻(Chaetocerosnipponicus)和三角角藻(Triposmuelleri)。2018/2019和2019/2020年厄尔尼诺影响期间, 2019—2020年枯、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2015—2018年相比降幅达93.2%。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降水量、SiO32–-Si,硅藻类优势种多受与降水量相关的NO3–-N、SiO32–-Si、DIN水平所调控,而甲藻类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温。其中具槽帕拉藻优势度与SiO32–-Si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日本角毛藻优势度与前两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极端干旱条件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明显低于其他航次。
【关键词】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降水量  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  庙岛群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0603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40760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