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地区稻田二熟制模式的生产力、温光资源利用和氮磷养分平衡比较
2022-07-06分类号:S344.1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oilseed rape-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t rice,O-WDR)、小麦-玉米(wheat-maize,W-M)、小麦-水稻(wheat-rice,W-R)、冬闲-双季稻(fallow-double season rice,F-DR)6种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周年生产力、生产效益、温光资源和氮磷利用以及土壤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周年经济产量以W-R模式最高,其次为O-R模式,而平均周年生产效益以O-R模式最高;氮利用率以O-R和W-R模式在鄂最高,磷利用率以O-R模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则以F-DR模式最高。经过4轮复种后,O-R模式在鄂东地区具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良好的生产效益,并有利于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和降低氮流失风险,具有替代传统双季稻模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复种 作物生产力 资源利用 土壤肥力 稻田耕作制度 氮磷养分 油稻复种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D0800102);; 云南省科技与人才平台计划(202205AF150004)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