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放流杞麓湖后的初期迁移特征

2022-09-15分类号:S931.5

【作者】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杨德国  吴兴兵  李学梅  孙昳  刘开润  梁用本  黄哲参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通海县水产工作站  玉溪市水产工作站  云南亚美湖泊水质治理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解云南特有鱼类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增殖放流后的空间迁移特征,于2021年7月在云南省杞麓湖开展了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标记放流试验,并通过定点回捕监测对鱼苗放流后的初期迁移特征进行了探讨。共放流大头鲤幼鱼7000尾,平均全长(8.4±1.2) cm,平均体重(7.5±3.5) g。放流鱼苗全部做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VIE)。放流24 h后即开始回捕,共在放流点及附近水域设置10个固定回捕监测点,采用地笼进行为期3 d的持续回捕。共回捕到放流鱼苗37尾,总回捕率为5.286‰。回捕个体平均全长(7.1±1.0) cm,平均体重(4.4±1.8) g。回捕个体的标记均清晰可见,标记保持率为100%。放流后3 d内各固定监测点回捕到的放流鱼苗数量变动显示,放流鱼苗呈现出先向两端沿岸浅水区迁移,后向开阔水域迁移的特征。放流后第1天鱼苗的群体冒险性为33.33%,而放流后第2、3天的群体冒险性均超过第1天的2倍,表现出先谨慎探索,后大胆冒险的行为特征。放流鱼在放流后1、2、3 d内的日迁移距离分别为199.4、110.6、98.8 m,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有关背景资料及本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大头鲤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大头鲤  增殖放流  标志回捕  迁移特征  杞麓湖  可见植入荧光标记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09005);;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项目(2020TD5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