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环礁和美济礁灰鹦嘴鱼繁殖生物学特征
2022-09-15分类号:S931.1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
【摘要】灰鹦嘴鱼(Chlorurussordidus)是一种先雌后雄的性逆转鱼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丰度,具有产卵集聚特性,易被过度捕捞。为了深入了解灰鹦嘴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团队于2020年7月和2021年4月以潜水捕捞作业的方式从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采集样本,速冻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与分析,对灰鹦嘴鱼的体长及体重特征、性比、性逆转体长、成熟系数、卵径特征和繁殖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一珊瑚礁特色鱼类。研究结果表明,灰鹦嘴鱼雄性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雌性,永乐环礁和美济礁样本的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分别为W=9.67×10~(–5)×L~(2.809)和W=7.27×10~(-5)×L~(2.877)。永乐环礁和美济礁雌雄性比差异显著,分别为1.33∶1和6.33∶1;永乐环礁50%性逆转体长较美济礁为小,分别为151.60mm和174.37mm;两地雌性性腺Ⅲ和Ⅳ期的成熟系数差异不显著,永乐环礁分别为1.74±1.07和2.87±0.56,美济礁分别为1.86±1.12和2.77±1.12;卵径频率分布均为连续分布型,证实灰鹦嘴鱼为典型的分批繁殖鱼类;美济礁的繁殖力及体长和体重的相对繁殖力均显著大于永乐环礁(P0.05),而永乐环礁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捕捞压力使灰鹦嘴鱼的基础生物学特征产生明显的可塑性变化,特别是性比和繁殖力,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鱼类可塑性研究提供基础参考,同时也为岛礁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灰鹦嘴鱼 珊瑚礁 性比 繁殖力 可塑性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80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605);;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NFZX20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TD1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1SD04,2019TS2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