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结构变化下水土资源匹配时空特征效应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2-09-13分类号:F323.211
【部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耕地利用水资源的供需视角,在综合考虑耕地利用类型、作物种植结构、作物生长期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国家气象站数据,对耕地利用需水量与有效供水量从微观尺度上进行分析,并以此对1990—2018年内不同生长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黑龙江省耕地结构不断变化,旱改水现象在2010—2018年间最为普遍;作物生育前期与中期需水量较多,后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逐年上涨,与水田占比变化保持较为一致,并且空间上需水量高值地区偏移规律与同时段内的旱地水田化现象保持高度一致;1990—2018年间,作物各生育期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均先降后升,大部分的水土资源匹配高值地区分布在有效降水量的高值地区与旱地地区的交接地带,可见天然降水仍是满足耕地作物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三江平原南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严重下降,粮食单产下滑,建议该部分地区减少旱改水工程量,同时,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水平与粮食单产逐年上升,可适当进行旱改水工程。
【关键词】耕地 微观尺度 水土资源匹配 生育期 时空动态分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630121);;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委员会软课题(RKX2019029B)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