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饵料模式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2022-09-14分类号:S966.16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农村局
【摘要】为了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饵料模式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基金】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产业强镇项目(发改农经2019-245);; 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125A0607);; 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01907d06020008)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