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坛紫菜诱变及F_(1)代叶状体表型性状分析

2022-08-05分类号:S917.3

【作者】张亦弛  王文磊  徐燕  许凯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部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福建省水产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业农村部东海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摘要】突变体是开展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良种选育和性状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材料。为获得坛紫菜突变体,本研究利用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辐射剂量梯度:700、900、1100、1300、1500 Gy)处理野生品系NSD35的幼苗,恢复培养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导致叶状体部分细胞死亡,且藻体细胞的死亡量随着诱变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突变的细胞数量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经1300 Gy处理后藻体的突变细胞最多。之后利用体细胞酶解技术和单克隆技术获得了突变体的纯系藻体,从中初步筛选出性状各异的株系67个,并利用14个表型性状对其中21个株系的F_(1)代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突变体F_(1)代群体中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突变体的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藻体长度与宽度、鲜重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宽度与鲜重、叶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重与颜色显著负相关(P<0.05);藻体不同部位的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型与藻体中部、尖端的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遗传距离为20),将21份材料分成4个主要类群,分别为颜色偏红的藻体组、宽而生物量大的藻体组、薄而日均增长快的藻体组和长而窄的藻体组。综上所述,γ射线对坛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研究为开展坛紫菜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以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坛紫菜  γ射线  酶解  突变体  聚类分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D0901500);;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19NZ0803);;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