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权界定方式与劳动力非农转移效应——从常规确权到整合确权的准实验比较分析
2022-08-26分类号:F321.1;F323.6
【部门】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摘要】区别于强调地权“是否”界定的主流研究,本文关注地权“如何界定”的经济影响效应。以农地常规确权、整合确权方式对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数理模型分析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说;并利用广东省阳山县一套独特的准实验数据,选用DID、PSM-DID等模型评估了两种确权方式的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相比于常规确权方式,整合确权方式具有更显著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效应,转移率提高了5.2个百分点,且流动地域范围更广,显著促进劳动力的县外转移。(2)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整合确权方式更显著地促进了高受教育程度、强社会关系网络农户劳动力的县外非农转移,但对不同年龄结构劳动力的县内、县外非农转移具有异质性影响。(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整合确权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服务外包程度促进农户非农转移,是完全中介。这些发现表明,不同地权界定方式蕴含不同的经济影响及其后果,揭示了地权“如何”界定的重要性,强调政策制定者应对产权界定方式给予更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农地确权 确权方式 劳动力非农转移 DID模型 准实验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创新:赋权、盘活与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编号:2017WCXTD001);;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研究项目“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编号:2019WZDXM008);;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农地确权方式与农户长期投资——基于IPWRA模型的比较分析”(编号:pdjh2020b0100)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技术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