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儒家文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2022-07-18分类号:B222;F832.22

【作者】张诚  刘瑜  尹志超  
【部门】汕头大学商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关键词】儒家文化  家庭储蓄率  男孩偏好  风险厌恶  风险资产  遗产动机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家庭负债核算、风险测度及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研究”(2021A1515110956);; 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负债对中国家庭经济的影响”(STF21003);; 广东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潮汕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2020WCXTD022)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