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作物种植变化对省际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
2022-08-31分类号:X322;F326.11
【部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摘要】[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关键词】粮食作物 种植结构 农业碳排放 区域生态补偿 农业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分工对种粮农户要素配置的影响:机理、效应及实现路径——以黄淮海粮食主产区为例”(71973039);; 河南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分工的经济机理及路径研究”(2020-YYZD-01);;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种粮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2020BJJ00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