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的高原过渡地带村庄布局优化——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

2022-07-21分类号:X321;F327

【作者】何建华  闫成  李亚静  苏悦  贾宁  
【部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高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势复杂,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难以兼顾,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科学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高原宜居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构建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大通县村庄进行分类识别,运用状态空间法从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测算村庄的综合承载力。[结果]通过聚类重构形成由集聚提升村、示范引领村、潜力优化村、生态保护村和生态搬迁村组成的高原乡村体系;大通县乡村宜居性整体适中,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部、关键节点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乡村承载力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中部、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的综合承载力最高。[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乡村宜居性和定量测算承载力,为不同类型村庄的人口、用地、产业规模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基于最短路径与最优中心,引导搬迁村人口优先向周边可载的集聚提升村迁移,同步推进村庄迁建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宜居性评价  乡村承载力  村庄分类  布局优化  高原过渡带
【基金】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KF-2020-05-03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