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年限对高寒中间锦鸡儿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2022-07-15分类号:S793.3
【部门】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青海共和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要】以青海省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固沙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恢复7年、恢复9年、恢复12年、恢复16年、恢复20年、恢复34年和流动沙丘(CK) 7块样地中间锦鸡儿固沙林草本植物的多度,以探究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物种组成、功能群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以期为高寒沙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中间锦鸡儿固沙林植物的物种和功能群逐渐增多,CK样地的物种只有藜科一、二年生植物,恢复7~12年样地出现了多年生根茎禾草,恢复16~20年样地又新增了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的一、二年生植物以及菊科的杂类草,恢复34年样地在16~20年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年生丛生禾草。2)一、二年生植物在不同恢复年限群落中都占据明显优势,且其多度与群落多度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恢复16年样地最大),多年生禾草的多度在恢复7~16年相对稳定、恢复20年和34年达到最大,杂类草在恢复12年前未出现,在恢复34年时最高。3)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但均匀度指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在当前的恢复年限中,一、二年生植物在中间锦鸡儿固沙林中仍占据明显优势,多样性指数均未产生阈值,说明植物群落及多样性仍有进一步恢复的潜力。
【关键词】高寒沙区 植被恢复 多度 植物多样性 功能群
【基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生态脆弱区典型人工林水养碳作用机制研究”(ZDRIF20190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发展与研究项目“典型区域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021132007)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