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2-09-27分类号:S435.17

【作者】卢文洁  尹桂芳  王艳青  孙道旺  隆文杰  李程鹏  陈佳  王莉花  
【部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采自云南澄江荞麦基地的典型荞麦茎枯病症状样品上分离到与菌株M38形态一致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38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17bp(登录号:KP205542.1),与木贼镰刀菌菌株(MG736112.1和MG736187.1)的同源性均为100%,鉴定该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菌株M38的菌丝在培养基PDA和PSA上最适宜生长,菌落直径大小分别为61.69mm和57.93mm;菌丝在25~3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菌落直径大小为61.23mm,致死温度为65℃,10min;菌丝在pH值为8.0~10.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8.0,菌落直径大小为68.60mm;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59.55mm;菌丝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66.55mm;菌丝在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71.16mm。【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温度为28℃,菌丝致死条件为65℃处理10min,pH值为8.0,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
【关键词】荞麦茎枯病  木贼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金】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101BD070001-122);;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07-C-2);;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与重点研发计划(202202AE090020)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